古人常說“過午不食”,這成為一部分減肥者采用的減肥方法。但也有人疑惑,“午”到底是幾點?這樣減肥科學嗎?會不會給身體帶來傷害? 據專家介紹,“午”通常是指午時,即中午的11時到13時,“過午不食”一般是指吃了中飯以后就不再進食固體食物了。這種通過少吃一餐減少熱量攝入的方法對于一部分人,特別是肥胖者減肥是有效的。 此外,“過午不食”對胃腸健康也有一定好處,F代社會飲食品種極大豐富,我們不光吃飯,還吃水果、零食,胃腸一直處于窮于應付的狀態。而“過午不食”則可以讓腸胃得到一定的休息,有利于腸胃健康。 中醫典籍《黃帝內經》提出養生應該“食飲有節,起居有!,也就是說吃和喝都要有節制,其中包括飲食量的控制、飲食的時間節律以及食物品種的選擇等!斑^午不食”也是符合中醫的“子午流注”理論的。中午11時到13時正是心經當令,心屬火,火可以溫暖胃土,這個時候吃飯有利于腸胃的消化,而過了午時則消化力逐漸減弱,因此也提倡早餐吃好、午飯吃飽、晚餐吃少。 其實通過合理的飲食,腸胃中沒有過多的食物殘留,這樣會減少下風(放屁);也可以減少腸胃疾病和肥胖病,身形得以安穩。 但“過午不食”并非適合所有人。比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“過午不食”,容易出現低血糖;本身有慢性胃炎或者胃潰瘍的患者,如果“過午不食”,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;此外,膽囊炎、肝腎功能不全、內分泌功能紊亂的患者,“過午不食”也是弊多利少。因此有基礎疾病的人群能否用“過午不食”的方法減肥,一定要先咨詢醫生。 |
GMT+8, 2023-6-20 02:11